小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作者: 姚婧 | 发布时间: 2019/11/8 9:48:43 | 8755次浏览
小班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用生动的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自理意识。故事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们经常给孩子播放关于自理的动画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给孩子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后,孩子们进餐的习惯又干净又快了。《三只小猪》中“大灰狼”的出现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紧张,都为小猪的安全而着急,最后终于明白:要想住进安全漂亮的房子就要不怕苦不怕累,肯动脑筋等。我们就是这样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二、儿生活自、教给幼理的技巧。
1、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自理的方法。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穿衣服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穿衣服的歌来进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让幼儿在儿歌中轻松学习穿衣服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每次收玩具时,孩子们都放得乱七八糟,为此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先教孩子认识每种玩具放置的小筐,再把同种颜色的小筐放在物品柜的同一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能快速整理好玩具。
3、鼓励表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为了鼓励孩子能穿脱鞋,我们特别组织了穿鞋比赛,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在班级我们设立了表扬栏,每当孩子进步时,就在上面贴一颗小星星,从而激励幼儿好胜心,竞争中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翠园分园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东环一路411号 电话:0519-8232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