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亲职教育研究
作者: 吴媛 | 发布时间: 2019/9/12 14:56:37 | 5605次浏览
《指向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亲职教育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下一代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讲文明、守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举止大方得体,这是与开启他们的智慧、提升他们的体质同等重要的事。
但是,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一阶段又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存在着缺乏合作、任性偏执等问题,还表现出孤僻、自卑、冷漠、说脏话、易与人冲突、不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等现象,致使幼儿礼仪行为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园从 2009年起,着手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并于2011年申报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现已结题。结题后,我园将研究成果用于幼儿园教学及一日常规中,幼儿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我们也发现,仅仅依靠现有的研究来拓展幼儿的礼仪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现实生活中,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教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孩子倒背如流,吃饭时却依然将饭倒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孩子朗朗上口,生活中却依然挑三拣四。家长的行为习惯意识薄弱,导致幼儿礼仪教育陷入“5+2=0”的窘境。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家长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缺乏重视 ;2.家长礼仪素质不高,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是影响幼儿文明礼仪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园所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将幼儿礼仪行为习惯深入家庭,使孩子与家长互动下知礼、学礼、行礼。成为我们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发挥家长独特的教育优势,充分满足家长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需要,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因此,我们借助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的平台,申请了新的课题《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于2018年6月向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经过专家审定,于2018年10月同意立项,并列为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关键概念是:礼仪、家园共育
礼仪: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是帮助幼儿理解礼仪知识、习得礼仪言行、增长礼仪经验,让幼儿与礼仪亲密接触,帮助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二)理论依据
1、遵循幼儿心理与生理成长的客观规律
①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
②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③反复性:幼儿的行为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④模仿性: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规律性,既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又不能放任“自然”,要遵循习惯养成循序渐进的原理来开展。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3、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合作。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行成。家庭是幼儿习惯养成教育重要的支持力量。家长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是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现状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对幼儿园文明礼仪、品德培养、习惯养成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就礼仪行为习惯的价值、养成以及礼仪课程、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关礼仪方面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如《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初探》,《幼儿园礼仪教育课程》、《幼儿礼仪的培养》等。但在如何指导家长参与礼仪教育方面的研究就很稀少。
在本课题申报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源, 搜索Internet的最新相关信息,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比较清楚地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动态。近几年,有关家园合作培养礼仪教育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在我国,家长共育培养幼儿礼仪行为的策略大多是以身示范,树立典范;通过会议、宣传、评比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意识;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等,这些活动大多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解决幼儿礼仪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升家长育儿理念、通过家园共育无缝链接凸显教学成效?如何拓宽家长对礼仪环境的认识,激发他们家庭环创的兴趣?如何引导家长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与礼仪习惯养成过程中行为枯燥机械式的重复相融合,突破“知而不行”的瓶颈?如何利用游戏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使好习惯渗透与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行成。家庭是幼儿习惯养成教育重要的支持力量。家长的参与、支持和配合,是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此课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尝试创新家长礼仪教育课堂,形成家园合力,改变家长育儿观念、提升家长育儿理念、分享家长育儿经验。打造“礼在导德、仪然自承”的幼儿园礼仪文化,为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通过研究,促进家园共育环境的改变、细化家庭观察指导行为、弥补家园共育缺陷。培养幼儿、教师、家长的审美能力,提升教师的观察、分析、沟通等技能水平,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尝试开发家庭亲子小游戏,有效促进家园互动,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共同培养“知礼、行仪、明理、做人”的新幼儿形象。
(二)研究内容
1、家长礼仪教育课堂创新策略的研究
①创设微课堂。
②开设礼仪教育微信平台,指导家长开展工作。
③开发可以家园互动的APP平台。
2、幼儿园指导家长的策略研究、内容研究。
①创设与礼仪教育相适应的家园环境。
②开展家庭观察,形成小、中、大各年龄段家庭观察记录手册
③家庭小任务、家庭礼仪亲子小游戏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准备阶段:
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实践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国内外礼仪教育活动研究的进展和研究趋势,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不断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实施阶段: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边做边研,从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修正研究方案,不断地进行总结,调整,谋求教育行为的不断改善;
观察法:通过观察研究,针对实践情况,指导家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调整完善下阶段的观察目标及内容,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游戏法:在玩中学,提升幼儿礼仪行为好习惯的新经验,打造温馨的家庭亲
子氛围。
3、结题阶段:
经验总结法:采用分析法汇总材料,总结推广经验。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9月——2019年1月 策划准备
1、确定“家园共育构建幼儿礼仪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前期调查工作。
3、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分成四个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小组内个人分工。
4、完成课题研究的开题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2019年2月——2021年1月 组织实施
1、进入正常研究。在课题组的管理、协调下,各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思路,有步骤地实施课题实践。具体包括如下过程:学期初讨论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研究任务;从家长微课堂、家园环境创设、家长观察指导、亲子游戏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每阶段做好实践总结工作,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课题组归纳总结经验,修正研究思路。
2、中期评估微调方案。各子课题组做好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并交流已有经验,分析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困惑,对本组的研究思路进行调整。课题组在子课题组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相关工作,接受中期评估。
3、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研究。针对微调后的课题研究方案,有针对性地继续做好实践工作,及时反思、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并关注研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
第三阶段:2021年2月——2021年9月 总结阶段
各子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形成成果形式,并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撰写子课题组研究报告。课题组整理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课题主持人:韦旭芳、刘俊华。课题组成员有:蒋海燕、徐静、严丽云、周丽娜、石江琴、张曼琳、姚婧、戴丽。
课题具体分工:
第一组:★严丽云、周丽娜(负责家长微课堂的研究)
第二组:★姚 婧、戴 丽(负责家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第三组:★石江琴、张曼琳(负责家园礼仪行为观察的研究)
第四组:★蒋海燕、徐 静(负责家庭礼仪亲子游戏的研究)
七、预期成果呈现
1、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或视频资源库整理而成的《微课堂实录》
3、各年龄段《家庭礼仪亲子小游戏》《每周小任务》
4、各年龄段《家长指导手册——观察记录本》
5、以照片为主的《家园礼仪环创集锦》
6、研究论文集。(每位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经过至少写1-2篇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特色鲜明的办学思路,为本课题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一流的教学设施、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明重才又极富教育思想的园长,为课题的深度研究提供了保证。
课题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上进心强,同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属于学校中的骨干教师,而且都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课题组长及成员都有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丰富经验。同时,我园在2014年被评为常州市礼仪特色幼儿园,并与第三方的礼仪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及家长方面的常规活动。因此,我们在课题的确定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样为课题的启动、运行、深入、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课题组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班级老师,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再加上我园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幼儿园专业网站、资金的投入,使得本课题能得以顺利的开展。
九、课题的保障
本课题由园长直接参与担任组长,所有课题组人员都是专科学历,有十多年从教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基本功,且里面有多人参与过省级十一五、十二五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基本的研究工作有保障。同时,园里有专门的课题研究经费,本次课题的申报,又专门拨出经费三万元用于专项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预期时间三年,从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有了前期的准备和调查做基础;有理论知识、专家引领做支撑;有活动经费做保障;相信本课题的研究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
十、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1.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
2. 黄河清.家校合作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3. 金下昆.国际礼仪概论.北京大学.2006
4. 张吟年.礼仪教育的资源与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10
5. 宋莉萍.礼仪与沟通教程.上海财经大学.2006
6. 李宏亮.礼仪教育不能一个“应”字得了.班主任之友.2003(02)
7. 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6
8. 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小爱大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实验幼儿园翠园分园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东环一路411号 电话:0519-82323357